第125章 玩的就是心态(第6/7页)
虽然大家面上肯定不会说,但自己想起来都会不舒服。
“哎,事后肯定都会觉得简单,但事前我们都看过多少次数据报告了?甚至都怀疑是不是自动记录数据的仪器出问题了,也没想到这个问题。
所以单看数据就能有这种判断力,只能说乔喻不愧是两位顶级教授都看好的学生。对数据的敏感度太强了。”秦忠梁推了推眼镜,颇为中肯的说道。
“秦师兄,你这也太夸张了。那要这么说,还要我们这些学化学的干嘛?以后化学实验室都不需要了,直接让那帮搞数学的在办公室里推算了。”张浩源忍不住嘟囔了句。
刘浩干咳了两声,说道:“行了,张浩源你这就属于抬杠了。妄自菲薄也不是这种说法。没有实验室,没有我们干活,哪来的第一手初始数据?没有数据人家数学院的来了那啥分析?靠编么?”
实验室里的大师兄发话了,办公区也彻底的安静了下来。
其实张浩源也知道自己的话很没道理。但没办法,不说点什么,心里那股子莫名的郁郁之气就是散不出去。
想想看吧,为了这个项目前前后后光是各种准备就花了三周,然后大家辛辛苦苦在实验室忙了两个多月,结果人家派个小屁孩来待了一天搞定了,说出去功劳还比他们大。
技不如人的痛苦莫过于此。
环视了整个办公区一圈后,刘浩拍了拍手,再次开口说道:“各位振作点。咱们搞不定的时候,请数院的教授来帮忙常有的事情。无非是以前教授们只帮我们调试模型,这次乔喻给了些建议而已。
而且人家的建议也的确帮我们解决了困难,我觉得这是值得庆祝的好事情。真要感觉不服气的话,下次再遇到这样的问题,我做主咱们不求助数研中心那边了。就靠我们自己把成果磨出来,让大家都享受一下完全依靠自己的感觉,如何?”
办公区立刻没人说话了。
张浩源嘴巴更是闭得紧紧的。
他也就是吐槽两句罢了,以大师兄的性子,如果真的发起狠来,就硬扛着不找人帮忙也不是不可能。如果恰好又要赶进度,那简直就是噩梦。
这么说吧,今天这种情况,最多只是心里稍微有些不舒服而已。
但如果天天待在实验室里找原因赶进度,那是身心同时受虐。如果再加上庞大的压力……真的,那种痛苦但凡经历过一次,绝对不想经历第二次。
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道理,到了博士阶段,还是要懂的。
“看来大家心态都变好了。不错,说明你们心里还是有点数儿的!把任务分配下去干活吧。这次多备些料,做持续反应数据采集。根据之前的设计,把活化好的那部分用碳纳米管做修饰。
人家都已经把饭喂到咱们嘴里了,咱们做个漂亮的结果来。老板跟甲方那边也更好谈。老秦,你不参与具体实验,赶紧把初步报告写出来,老板说要一份。”
“好的,大师兄!”
“行了,今天的组会就到这儿,大家都去干活吧。”
……
乔喻并不知道他只不过去了一天化学实验室,就给一个项目组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,甚至还因为他的高效给许多人带来了一丢丢的困扰。
当然即便知道了他也不会在意,毕竟还要忙着写论文。
好消息是这篇论文并不算难。
毕竟之前他主要证明过程已经写的很详细且严谨,绝大部分都可以直接复制黏贴。
不过乔喻即便打算水论文,对自己的学术声望还是有追求的。他还是选择加了些内容进去,比如在文章结尾部分,乔喻打算对可能出现的一些类似脊络状奇异点,结构却更为复杂的高阶奇异点做了粗略的分析跟预测。
之所以论文还没完成,主要就是在考虑这一部分内容。
如果这一块足够完善,对于这篇论文来说绝对是点睛之笔。
要知道这绝对不是无用功,而是有着现实意义的。数学上在微分几何、复分析、图论等等都有相关的应用,对于计算机科学来说,高阶奇异点的识别还可以帮助改善图像分割、特征提取跟对象识别的算法性能。
最重要的是之前的证明过程他已经公示过了,无非给审稿人带来任何新鲜感,如果仅有那部分内容,乔喻觉得也撑不起一篇能投给顶刊的论文。
更别提他还要过田导跟袁老这两关。
至于其他人的看法,对现在的乔喻来说,都是浮云,完全不需要关注。
当然这项工作乔喻没有再傻傻的靠自己做,而是直接写好程序之后直接丢给超算,他则继续思考着李教授那边的课题。
已经尝试了许多方法,但大都卡住了。
就这样乔喻度过了无聊的一天,去食堂吃了顿晚饭,回寝室的时候接到了一个座机电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