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8章 这不是偏执,是自信(第5/6页)

事实果然如此。

一搜就是两位菲尔兹奖大佬,还有一位虽然没拿过菲尔兹奖,但看起来在数学界地位也不算低。

最重要的是跟上次在世界代数几何大会上认识的菲尔兹奖大佬不同。不管是陶轩之还是詹姆斯·梅纳德都还很年轻。

陶轩之今年才刚过五十岁,至于詹姆斯·梅纳德就更年轻了,还差一年才四十岁。

乔喻能看出陶轩之在数学界很活跃,去年还联合六十多位数学家一起出题,并推出了用于测试人工智能数学能力的数学基准FrontierMath。

简单来说FrontierMath就是一个原创题库,基准内包含数百道原创且极具挑战性的数学问题,涵盖现代数学的主要分支,如数论、实分析、代数几何和范畴论等。

然后让最先进的AI到题库里去答题……

看到这个乔喻突然发现余伟突然想做AI的确是有眼光的。

彼得·舒尔茨在跟微软搞AI数学科研工作,把数学定理转化成AI能看懂的东西,这位陶轩之教授则搞AI数学测试基准题库。

大概了解这些大佬的生平之后,乔喻随手登陆了arXiv把张教授推荐的《狄利克雷多项式大值估计新进展》这篇文章下载到了电脑上。

菲尔兹奖得主的最新论文,还是有必要看看的。更别提这些菲尔兹奖大佬关注的还是关于素数问题的。

说实话,乔喻也挺怕有人在他之前把孪生素数猜想跟黎曼猜想解决了。

前者还无所谓,后者关乎到一百五十万美元的奖金。

起码对于现在的乔喻来说,他对这一百五十万美元还是很有兴趣的。折合成人民币可是有上千万呢,不但是美国人给的,而且还不用缴税。

毕竟一帮搞数学的恨不得打破脑袋都想拿的菲尔兹奖奖金也不过才1.5万加元,折合人民币不到六万块。

不说1100万瑞典克朗奖金的诺贝尔奖跟一百万美元奖金图灵奖了,甚至比不过沃尔夫奖。

人家沃尔夫奖都还有十万美元呢!

这大概是乔喻对菲尔兹奖最不满意的一点了。

不过论文下载完毕之后,乔喻思考了一下,没有看论文,而是直接把张远堂的邮件截了张图,然后点开了微信群,直接发了进去,然后同步@了所有人。

“为了同一个目标奋斗的同志们,大家抽时间看看这封邮件,菲尔兹奖数学家都想跟我们合作,但是我不打算跟他们合作。

因为我更相信咱们能独立完成这个项目!所以请大家一起加油!只要咱们能把这个成果做出来,就连菲尔兹奖大佬都会羡慕!

各位同志们,收到请回复!”

作为这个课题的发起人,乔喻觉得时不时给大家打打鸡血还是很有必要的。这样才能督促大家尽快完成各自的任务。

虽然群里一位是曾经给了他诸多建议,甚至可以说是发掘了他的教授,一位是他的师兄,还有一位是他妈。

乔喻一直都深信只要自己不尴尬,那尴尬的就是别人。

事实似乎也的确如此。

因为消息是发出去了,还@所有人,但半天没人回复。

……

办公室里薛松正在给自己的博士布置着任务。因为才到燕北大学这边,他今年还没分配到招生名额,不过余江大学的博士生全都跟过来了。

感觉手机振动了两下,薛松随手拿起来看了眼,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说什么好。

这么多年的学术生涯薛松既当过项目负责人,也跟着其他人做过课题。

以至于乔喻这种打鸡血的方式让他感觉有些熟悉又很陌生。

一般跟教授们合作,大家不会这样。倒是导师偶尔会像这般鼓励大家。

尤其是那句“为了同一个目标奋斗的同志们”,真就让薛松觉得很难评。

不过话又说回来,陶轩之都对这个课题很感兴趣倒是的确让薛松感觉很振奋。

只是这让他回复什么?回复个收到只觉得面子都没了,干脆当没看到放下了手机。

重新把目光放到了自己的学生身上。

“俊飞,把这个课题用心做。要拿燕北大学的毕业证,要求会更高些,乔喻这个课题是很好的突破口。尽快完成验证工作,提交给我。”

“好的,老板。”

……

华清,秋斋。

乔曦看了眼乔喻发的消息,想了想然后问了句身边的导师。

“袁老师,陶轩之教授很知名吗?”

“嗯?怎么突然突然提到他了?”

乔曦把微信递给身边的导师。

袁老看了眼,笑了:“哈哈,轩之还是很有眼光的。”

随后看向乔曦解释道:“轩之是新生代的数学领袖之一。不过这些你不用理会,让那小子折腾去,你先打好基础才是正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