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0章 天才之名(第5/7页)
最遗憾的是,他接下来选择的命题,又跟现在的命题息息相关。意味着他甚至无法跳过几何朗兰兹猜想的证明,开始自己的命题研究。
也就是说如果乔喻给出的东西无可辩驳,对于弗兰克来说,绝对是一个悲伤的故事。
所以弗兰克看的很认真,甚至比读乔喻那篇论文时更认真。
证明过程每一个细节性的阐述他都没有放过,但即便如此,一个小时后,他终于还是放弃了。
这虽然不是一篇论文,但毫无疑问,这家伙证明过程完全是照着需要发表的论文来的,各种措辞也跟论文一般严谨,甚至都无法从用词中挑出一丝瑕疵。
换言之,无法辩驳。
弗兰克抬起头,看向对面的山姆,山姆也正看向他。
沉默半晌后,山姆首先发问道:“在同调层面上诱导非平凡影响,这是怎么想到的?难道真像丹尼斯说的,这个乔是专门为了寻找论文的漏洞?就因为给他的论文不尽快审核?看吧,为此他还创造出了一个高维奇异点!”
弗兰克没有吭声,总感觉哪里怪怪的。
他现在甚至都没法确定乔喻是否知道他的存在了。一切都太过巧合,先是乔喻的一篇论文送到他的面前,紧跟着这孩子又找出了他作为主要贡献者做出成果的漏洞。
如果一切都是巧合的话,就显得太过巧合了一些。
“好吧,最重要的定理的确局部失效了。这种情况是我们没考虑到的,你有什么想法?”片刻后,山姆开口问道。
弗兰克摇了摇头,说道:“不知道,我感觉脑子有点乱。”
山姆了解的点了点头,然后站了起来,说道:“好吧,或许我们应该安静下来仔细想想。弗兰克,你也不用过于沮丧,这的确是个问题,现在我们要做的是解决这个问题。
高阶导出函子全局化时发生扭曲的问题,我觉得是可以解决的。这属于可修补的问题,理论上让P1处导出对象能够正确映射P2就够了。如果一切顺利的话,也许我们今年就能解决这个问题。”
好吧,说这番话时,山姆·拉尔斯其实也不是太自信。
但他还能说什么呢?
作为课题最重要的贡献者之一,他的心情此时也好不到哪儿去。
该死的……
这叫个什么事啊!
……
目送着山姆·拉尔斯离开了办公室,弗兰克坐在办公桌前思考了片刻,再次打开了邮箱,然后给潘敬元编辑了一封邮件,主要是询问关于乔喻的一些情况。
这是很正常的反应。
之前看过乔喻的论文之后,没有特别去询问也就罢了,现在他作为主要作者之一的论文也被华夏的少年天才挑出毛病,还不问一句的话,反而显得有问题。
不过这封信写得有些艰难,不停地在进行删改。
主要是在了解乔喻的同时,他还希望能不着痕迹的打探乔喻是否知道他的存在。心里有事的时候,就是这样,总怕他人从措辞出品味出什么不一样的东西。
就这样,一封不过几百个字的信,弗兰克整整用了一个小时才编辑完成,然后点击了发送。
这个时候华夏大概已经是深夜,编辑完邮件之后,弗兰克只感觉分外迷惘……这特么到底是怎么回事?
……
就在弗兰克感觉迷惘的时候,乔喻的名字也已经在整个研究朗兰兹纲领的圈子里传遍了。
这得归功于丹尼斯。
这位哈佛教授不止是给课题的合作者们打了电话,还给论文的审稿人们,以及对这篇论文做出过评价的名家们,都打了电话,通知了这个事。
也不会忘了通过邮箱把乔喻的反例发给了这些学术界的大佬们。
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彼得·舒尔茨,以及几何朗兰兹纲领创始人之一亚历山大·贝林森。
前者曾称赞过,这一最新成果是三十年努力的巅峰,后者则认为这个证明非常美丽,是同类中最好的。
对了,还有最近才刚刚发表评价的目前在克雷数学研究所任职的菲尔·罗拉教授。
丹尼斯甚至觉得,罗拉如果再晚两天做出这个评价就好了,这样两人都能少尴尬一次。
毕竟刚刚夸完他们的理论内部一致性做的很好,让人很难相信是错误的,转头就被人证明了,最重要的定理证明过程有漏洞,双方都面上无光。
尤其是在对面还是个十六岁少年的情况下,这个年纪就足以让成名多年的大佬觉得汗颜。
等到丹尼斯打了一圈电话之后,很快他便接到了舒尔茨的回电。
丹尼斯能听出这位西方数学界公认的天才,语气中甚至有些兴奋。
“哈,丹尼斯,我看完乔给出的反例了,不得不说,太精彩了。好吧,我这么说,你应该不会太沮丧,对吗?”